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其他要求
企业生产乳制品时,必须符合严格的许可条件。首先,企业需持有国家产业政策管理部门颁发的批准文件,以确保其生产活动符合奶业产业政策。以下是许可审查中的关键要求: 乳制品的感官检测需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所有产品都需进行此项检验。 净含量的测定需按照标准执行,涵盖所有乳制品。
企业生产乳制品需遵循严格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企业生产乳制品时,许可条件审查过程需严格遵守2010版的相关细则,确保产品检验的公正与有效性。在成品库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抽样和封存。 抽样:根据申报的乳制品品种,每个品种如巴氏杀菌乳、调制乳等,每个品种至少随机抽取一个包装规格的产品进行许可检验。
本审查细则主要针对那些以牛乳或羊乳为主要原料,可能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辅料,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生产乳制品的企业。
以下是资料 2010食品安全事件一:乳制品拟全部检验三聚氰胺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近日全文公布了《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细则规定,采购制度应保证对购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及其加工制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年8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到2021年9月1日。这是继2018年第一次征求意见后的第二次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稿较《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内容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新增多项内容。
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产品检验
企业生产乳制品时,许可条件审查过程需严格遵守2010版的相关细则,确保产品检验的公正与有效性。在成品库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抽样和封存。 抽样:根据申报的乳制品品种,每个品种如巴氏杀菌乳、调制乳等,每个品种至少随机抽取一个包装规格的产品进行许可检验。
企业生产乳制品需遵循严格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企业生产乳制品时,必须符合严格的许可条件。首先,企业需持有国家产业政策管理部门颁发的批准文件,以确保其生产活动符合奶业产业政策。以下是许可审查中的关键要求: 乳制品的感官检测需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所有产品都需进行此项检验。 净含量的测定需按照标准执行,涵盖所有乳制品。
本审查细则主要针对那些以牛乳或羊乳为主要原料,可能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辅料,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生产乳制品的企业。
食品安全事件一:乳制品拟全部检验三聚氰胺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近日全文公布了《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细则规定,采购制度应保证对购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及其加工制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通知强调,按照从严管理的原则,进一步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条件,禁止以承包、转包或租赁乳制品生产企业等方式逃避监管,禁止将乳粉再还原生产乳粉,依法严格限制乳粉分装生产行为。质检总局需于2010年10月底前修订完成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乳制品gmp认证是什么意思
1、乳制品GMP认证是指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评估,证明其生产过程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简称GMP)。
2、GMP是强制实施的要求,但并非一定要认证。HACCP也是要求实施,但并不强制认证。就像出口食口企业要求的六类产品一样,需要实施官方HACCP验证,但没说强制认证。GMP是英文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良好生产规范”。
3、“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GMP,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4、GMP—国际制药级标准认证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行业的强制性国际标准,确保制药、食品等生产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100%安全可靠。
昨日央视报道有二十几家乳制品企业上了黑名单?共抽检了多少家企业的产品...
1、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购入乳制品时,应核实销售乳制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检验报告、发票等方面的信息,不得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产品,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需要质检、工商部门和有关检验机构协助确认供货者资质以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协助提供所需信息。
2、生产企业:黑龙江农垦英博华威乳业有限公司 不合格项目:1批次每嘉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检出阪崎肠杆菌。 阪崎肠杆菌是一种致病菌,能够引起新生儿和婴儿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症状包括:发烧、进食不良或嗜睡。
3、此外,根据辖区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局通过分类监管、区域监管等模式,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企业黑名单制度等长效机制。
4、二)上一年度出口创汇额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三)经市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品的企业; (四)具有我市重大建设项目或高新技术开发项目需要招调相关人才的企业。